与造船、拆船和二手船市场一样,修船市场与国际航运市场发展密切相关。就普通货船而言,按照船级社的规范要求,每年例行年度检验、两年半一次中期检验、五年一次特检。如此,全球航运市场运行的所有船舶、船队,构成了修船的庞大市场。
世界范围内,修船业发展至今,先后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的欧洲垄断和八九十年代的日本、韩国、新加坡繁荣的前两个阶段之后,于90年代末期步入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和东南亚为世界修船中心的第三阶段。
船舶修理遵从就近和成本原则,同时基于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和地区经济特色的考虑,日渐成熟的修船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特色。目前来看,全球修船业务主要集中在欧洲、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中东、中国四个地区,尤其在民船领域占有绝对份额;近年来伴随劳动力优势的显现,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地区的修船市场也有较大发展。
此种背景下,修船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为高端市场和中低端市场两个领域。2006年以来,中国修船业发展迈上一个新台阶,大型船舶改装能力明显提升,并整装待发参与高端市场竞争。但同时,中国国内修船新增产能来势汹涌,内部待消化的同时,与东南亚地区在中低端市场的竞争也将更为激烈。
世界船舶制造业向亚洲国家转移,欧美企业逐渐退出中低端船舶建造领域,但在高端市场仍然占据垄断地位。中国基本具备成为世界修船中心的硬件条件,目前竞争对象以新加坡和中东地区为主。
伴随国际航运中心东移,修船市场亦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转移至东亚和东南亚地区,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势头。基于修船技术实力和能力,以及航运细分市场格局,当前世界上从事修船业务的主要有欧洲,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中东,中国,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地区,其中前4个区域实力较强,在民船修理领域均占有较大市场份额。
具体来看,中远海运重工《中国修船市场形势及发展趋势》报告显示,美日韩除军船外,几乎局限于当地船舶的修理;欧洲船厂多数修造结合,而且较多从事军船、豪华游艇、海工产品或者特殊船舶及钢结构,客户群多有其地域的限制;除新加坡以外的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地区修船实力相对薄弱;中国修船能力升级,大型船舶改装能力明显提升,加之修船价格上的竞争力,基本具备成为世界修船中心的硬件条件。
与中国构成竞争的以新加坡和中东地区为主。新加坡具有完备的修船技术装备,生产效率较高,尤其擅长VLCC、巨型油轮,海上浮式生产储油(FPSO)、LPG船、LNG船等大型船舶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修理及改装;中东地区因油气生产出口的区位优势,世界上60%的巨型油轮和VLCC在此修理,同时还是主要的LNG船修理中心。